1.1旅游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1.1.1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功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休闲化、创新化、体验化
一方面,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为以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为基础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实现由事务旅游为主向休闲旅游为主的转型。应加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延长旅游旺季,增加旅游消费量和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旅游产品还需要向创新化、体验化转型,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升级,即有意识的以旅游服务为舞台,以旅游产品为道具来使旅游者充分“表演”,融入其中。
1.1.2实施特色品牌战略
旅游产业应实施 “走特色路”的品牌战略,有效发挥我国各省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各地旅游资源特色。同时,要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在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时,要注重展现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1.1.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提升服务质量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落脚点和核心动力,主要表现为实现旅游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旅游标准化是事关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应加速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以发达旅游城市作为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为起点,构建一体化旅游产业链,全面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旅游各行各业的服务水平。除标准化之外,旅游服务还需要注重精细化和个性化。以细致入围的周到服务和针对性地满足每一个旅游者的具体需求来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这也是由传统大众旅游向高端特色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
1.1.4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因此,应建立包含政府、企业、社区、教育机构的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和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培养品质化人才。首先,应加强旅游教育的分层定位和分类管理,优化旅游教育结构,从原有单纯“追高”的办学层次转向实现多种办学层次的均衡求实发展,旅游高职高专和多数的本科院校要突出能力教育水平的提升。其次,应推动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由以院校为主转变为以企业为主,让更多的政府资源和企业资源进入旅游院校,改变旅游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建立“双师型”队伍。此外,针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匮乏,还可以通过海外实习、合作办学、国外留学等多渠道融入国际旅游教育。
1.1.5延长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是旅游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导致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和竞争能力低下。要实现旅游企业的做大做强,需要通过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进,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的集约度,加速旅游企业集团化步伐,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市场角度看,通过龙头旅游企业的规模优势,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的合理分工,扩大龙头旅游企业的市场份额。还要引导龙头旅游企业经营向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产业渗透,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从政策角度看,要完善旅游企业发展政策,要加大对龙头旅游企业的扶持。但同时,政府还需关注和支持旅游中小企业,以专业化和协作生产为导向,扶持中小企业参与旅游集团战略的实施,建立中小企业合作组织,给予必要的金融和税收优惠。
为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还应建立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地区,应以旅游休闲和商务需求为导向,以合理规划和配套旅游各要素为基础,以游客集散为平台,集中布局,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需要。以景区和大型旅游项目为依托的地区,应以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为基础,将景区与小城镇有机融合,达到“景镇合一”的效果,实现相关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有效集聚,最大限度发挥其效应。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