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第二次拜读《黑天鹅》,第一次思想受局限,很多内容看不懂,并且觉得好书是值得多遍去研习的,于是第二次重新认真的去看这本书,在看到“极端斯坦与平均斯坦”的章节,意思是“在理想的平均斯坦,特定事件的单独影响很小,只有群体影响才大;在极端斯坦,个体能够对整体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极端斯坦能够制造黑天鹅,少数事件已经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看到这里,脑中不禁在想,为什么我们占领中原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交通区位,而商业却落后武汉几十年?可能别人在不断的创新,我们总是在复制中寻找蓝海。
这个问题可能做商业的大多数人,不管是甲方乙方,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去台湾,去深圳,去成都,看到别人的购物中心,甚至街边小小的一家店,都在想他们是用心在做这件事情,他们想的是如何让这座购物中心,或者的这家小店独一无二,成为城市的地标,不只为自己城市的人周知,更为外来游客旅游寻找的地方。比如在招商方面,不只在品牌方面,引进一些外来品牌,做到差异化,更是体现在创新方面,像大家常见的天津大悦城的“骑鹅公社”,上海大悦城的“摩天轮”。当然郑州华润万象城是一个例外,同时新田国贸360也是业界一个成功的案例。
只是目前郑州商业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比如2014年郑州市风靡一时的“重庆小板凳吧式火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开了直营店20家,授权店65家,郑州市东西南北到处都是“小板凳”,但是这种盲目的复制扩张,带来的口味不一、服务不周、管理不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风靡一时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再比如随着西西里弗、言又几、方所书店的兴起,书店业态逐步走进购物中心,大部分项目都在考虑文创类业态,招不来知名书店,招一个自创的吧,也算属于多业态经营。
我所了解的某个项目,开业初期招了一家三名大学生自创的一个品牌书店,这三名学生没有管理经验,没有运营经验,也没有经济头脑,他们开店的初衷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太过于理想化,以至于首先现实的问题难以解决。
从商场方来讲,商场为了招商而招商,他们也评估过这家书店的经营能力,以及运营结果,觉得不太尽人意,但是觉得好不容易招来一个区别于周边商场,可以对外宣传的一个品牌,同时鉴于体量,满商是达不到的,丢掉也是可惜,遂划出三百多平,租金低一些,让他们来做。作为开店方,也就是传统经营,加上水吧区,原想开书店是人生中的梦想,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些现实的东西,比如考察周边群体特征、消费水平、商场定位等,造成目前的状态“半死不活”,周边顾客以家庭为主,家长带孩子的,什么书店不书店,宝宝闹来闹去,哪有时间安静的看书。也许碰过一次壁之后,会有所创新去改进,比如如果逛街以家庭为主,可以把早教类书籍数量增加,做一些儿童读书分享之类的活动,与顾客互动起来,增加人气,同时促进业绩。
复制与创新的问题,也不是笔者第一次提出来,也不是一两句可以说的清楚的,未来郑州商业的发展,不管是从招商还是营运,都希望能有所创新,不要一味的为了招商而招商,品牌落位杂乱,同楼层出现多个相同风格品牌或者不同楼层出现相同经营品类,造成商户恶性竞争。作为营运,也希望每次都能够去根据周边群体的实际情况,去考虑每一个档期的活动,而不是上次某商场做了个某个主题活动,满额赠活动效果不错,然后复制过来,我们也做一次。盲从属于大众的一种心理状态,最后希望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够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处理问题,都能成为独一无二闪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