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已经过去,迎来全新的2017。2017年的商业地产,存在痛点多多,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另外,2017年我们又该抓住哪些机会点,在充满痛点与挑战的市场环境下,找对路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赢商网“2017商业地产最强音”系列报道,采访了112位商业地产大佬与知名品牌商对2017的“年度预言”以及解决方法,帮你把握行业的趋势与变化。本文浓缩了72个开发商高层的采访内容,告诉你2017商业地产怎么干?!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大咖也将会参加2017年4月13日-14日赢商网在广州举行的第12届商业地产节。现场大咖云集,干货多多,商业地产人绝不可错过哦。
八大痛点
行业大佬的经验总结
缺人才!
原因:
房地产老板过于浮躁,要求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效果能够立竿见影;
高管职业经理人自身也过于浮躁,频频高薪挖角带动整个行业跳槽率高;
商业地产领域领袖人物更加缺失,缺乏领军人物所应该具备的气质跟品质。
怎么做:
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对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包括财务知识、人员管理知识、法务知识等知识;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能沉下心来把1-2个项目认真做好的心态,踏实务实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只是拿来主义,需要人了就去挖,这种做法不仅对公司发展不利,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不利;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近年资产管理公司很多,让专业的人在各自领域里发挥积极的作用,后期把专业专做的东西做的更细分一些;
对于人才不足的问题,太古地产会在本地招聘一些培训生,从白纸一张慢慢培养他们,作为以后中层或者高层的储备人才。
同质化严重,看到的东西几乎一样!
我们发现,商场内的品牌大部分面孔相似,购物中心开得越来越多,品牌店也仅仅是在不断复制自己,结果就是导致部分购物中心人气惨淡。
雷同性太大,使得商业体的形式及品牌组合趋向单一。品牌过度重合、缺失的体验感使顾客逐渐失去在实体店购物的兴趣及乐趣,转而追求网络购物所带来的快速便捷,这也直接导致实体商业销售业绩明显下降。
怎么做:
选址方面尽量选择市场空白区,避免激励竞争,同时控制拿地成本;
精准定位,精准营销,打造个性化的项目;
进行精准招商、错位招商,招出特色;
在品牌定位和业态选择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目标消费人群与市场容量的关系;
要根据消费年龄层及个性化和独特需求的转变及时调整,做好“取、舍“;
做好当地城市的文化定位,让商业真正成为文化的载体,创造最大的产业附加值。
存量过大
三个突破点:
一是,一二线城市要深耕存量资产;
二是,随着布点被不断抢占,一二线城市超级MALL的机会越来越小,未来城市社区、街区商业将会成为主流,尤其是小型有特色的、精致的商业;
三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或者更下沉的城市来说,仍然存在着大型商业MALL的机会,这些商业要做成整个城市地标型的项目。
钱的问题:资金渠道不足
问题所在:
国内商业地产更多是以地产属性为主,仅靠租金的回报率不高并且时间周期长;
融资成本过高且来源比较有限,主要有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房地产基金、公司债等;
全国商业地产开发资金中的银行贷款比例则高达75%;
没有解决金融属性问题,一直在探讨REITs落地,但实际上REITs没有真正落地到国内。
怎么做:
商业地产发展成熟的经济体,投资的退出和流通基本依靠两个路径:资产证券化,REITS;
建议政府、银行在税收、利率等方面给予行业一定支持。
要不缺乏创新,要不创新脱离实际
用产品留住人,包括在建筑设计创新、业态组合创新、品牌布局创新,以及运营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抓住80、90、00后的消费者,进一步加强购物中心线上、线下体验的结合,引流消费者到店;
因地制宜,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抓住客群最需要的店,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做出最贴近市场的定位来。
用传统思维模式做商业已经不行了
以住宅销售的思维去做商业实际上是行不通,不能抱着“只要销售/租赁出去就好了”和“做不下去就卖出去”的心态;
传统的“三板斧”——销售靠渠道、产品靠模仿、促销靠打折的模式早已过时;
要想商业项目得到长效的稳定运营,就不能只考虑消费者的短期变化,因为消费者都是善变的;
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应该是分开的,但目前还是合二为一;
恶性竞争经营者思路的不转变。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经营者的思路,并不定期的进行行业交流,共同提高。
信息不对称,大数据运用不够
存在问题:
资金方还是找不到合适的项目,需要资金的人也找不到资金渠道;
商业项目也想寻找更多新品牌,或者一些有创意的商家,但当前市场上很难找到新的东西、新的亮点;
企业在各自埋头研发新东西,但别人却不知道;
缺乏一个把供和需很好匹配的平台,不管是商家信息也好,资金信息也好,项目信息也好;
对数据的采集不够深入,所以对于数据的分析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转化成为精准营销的依据。
一堆人盲目进入商业地产
一些从未做过商业地产项目的也不懂这个行业的开发商也开始涉足,绝大多数老板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就轰轰烈烈的封顶、招商。
在尚未做好准备就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到商业大潮之中,没有认清自我优势,又盲目模仿与跟风,导致了大面积的同质化乃至过剩。
资本浮躁,非专业无实力民间资本进入,项目烂尾较多。
哪些企业值得学习
大悦城:业态创新、深入研究客群
泰禾集团副总裁朱进康:大悦城在商业运营方面有着独到之处,特别是,大悦城使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商业的企划活动、经营活动,同时一些新业态的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大悦城的经营思维,值得学习。
百信广场总经理袁淑红:大悦城体系在场景化主题定制及智能化建设方面,在商业地产行内是创新的引领者。面对近年来迅猛且充满颠覆性的行业变化,我们发现渠道不再成为交易的必经环节,人们走进商场的理由也不仅仅只是购物。朝阳大悦城给了我们很好的成功案例:耗时一年,其以创新的建筑结构、空间设计、品牌组合打造出了“悦界”生活方式主题空间,契合和引领着目标客群理想的生活方式。
昆明立德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荔:
大悦城在业态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特别是在对青年消费者消费潜力的挖掘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其他购物中心望其项背的。每年大悦城都会根据自己对消费者的研究和市场分析推出新的品牌,做出很多改进。
利嘉商业控股集团副总裁兼利嘉国际商业城管理中心总经理潘华:
大悦城可以说是比较让我欣赏的一家开发商。大悦城项目精准定位、深耕客群,有着独特的运营之道。以西单大悦城为例,项目深入研究客群、消费心理,积极利用中庭等公区营造休闲娱乐的氛围,成功“留住人”。
凯德:商业地产运营与资本运营很好的结合
绿地商业集团商业地产事业部总经理王智明:
希望国内的商业地产企业向类似凯德这样的企业学习,真正将商业地产运营与资本运营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状态,做成闭环。
广州市万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东:
我觉得凯德的产品做得比较精准,凯德企业属性特征很明显,天生基因比较好,它对国内市场趋势判断比较准。我认为在对标凯德方面,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努力。
华都商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虞颂明:
凯德财务模型搭建的很好,整体运营很好。
新世界:项目有意思
南京茂业天地总经理牟志寰:
新世界百货的新界88,是量物为出的创新进取。所以我们看每个案子、每位同行的时候,最看重最学习对方的进取心。
佛山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邱代伦:
在国内,K11有点意思,把商场开成画廊,只是空间有限。我觉得向他们学习就很有意思,学习怎么把“有意思”真正做出来。
太古:对品质的追求
正荣集团商业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张子玉:
在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中,太古追求的是质量,追求打造精品项目,而非一味的要求数量,这在商业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在整个团队的建设与规划等方面,太古都有着很规范的系统,这也非常值得学习。
新鸿基:精细化的管理
上海龙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帆:
精细化的管理,特别是购物中心,分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内部就是商场很多的细节,包括保安的手套、站立的位置、商场的阳光、温度等很多方面。这方面可能外资的开发商或运营方更成熟,我觉得新鸿基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