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式热词”之一,这个在当下被学界和工商界热议的词汇,再一次因一个数字而被聚焦:7.4%。这是最新公布的中国2014年GDP增速,这一增速为1990年以来最低,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尤其是珠三角企业,该如何创新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是一个大命题。
1月19日,在2014年中国GDP增速公布的前一天,以“坚守商业本质,开创企业未来”为主题的智和峰会——2015年中国实效管理总裁论坛在深圳中海凯丽酒店举行,论坛由深圳中旭股份公司主办,特邀了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和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吸管大王”、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以及南京金箔集团董事长江宝全与600多名中国发展型企业的企业家朋友共同探讨商业之宗。中旭股份总裁王笑菲发表了主题演讲。
2015年国际国内的经济趋势是什么样的?中小民营企业如何把握这一轮的经济趋势及政策?智和峰会上,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经济学博士、现任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蔚华就国际宏观经济态势、中国新一轮的经济趋势,中小企业的商业应对主题与企业家们进行了探讨。
面对新常态
叶檀:企业要独立建设 看准大势 把握现金流
论坛中,马蔚华从宏观上总结了当前全球经济特点:经济增长下滑、动力不足;各国经济、政治出现分化;全球经济调整、结构优化还有很多阻力;科技成长和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元素,甚至超过劳动力和资本;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位……
叶檀
看准大势。叶檀直言2015年经济形势严峻,经济转型才刚刚开始。叶檀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将会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实体经济继续转型;第二,资本市场继续震荡。未来十年,传统制造企业会出现大量并购重组,比如钢铁行业。而另一个转型,则是管理链和供应链的转型,这实际上是文化和服务的转型,比如丽江当地的酒店,等级与设备与大都市的酒店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服务,以及当地的文化氛围。同一样东西,你在丽江所感受到的,和你在其他地方所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文化所带来的变化。
2015年外贸市场的关键形势是:政府招商越来越多,投资风险越来越大。政府越来越多的项目公开招商,其目的是盘活现金流,保证经济的发展。而正是因为资金流的开放流动,使得投资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企业家应该顺应新形势,合理配置资产,做自己懂的行业,不要盲目投资。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盈利状况。
2014年,英特尔公司其他业务都不赚钱,只有物联网部分盈利暴涨。比如亚马逊和微软的无人机。因此未来五年,物联网是一个热点,物联网设备将会进入一个爆发期。
独立建设。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创业项目激增,前11个月VC投资创新高,已经超过了“全民PE”时代。从这点可以看出,2015年,各种创新项目将不断出现, 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下行,政策不会大幅度放松,市场会大幅度动荡。这是一个自救的时代,不要抱怨政府不作为,企业应该要做的,是学会独立建设,学习苹果公司,打造自身的标识,独一无二的标签,以打造文化的心态经营产业。找到主流行业,找到市场的趋势,与之紧密结合,以确保自己不被市场所淘汰。
把握现金流。在投资上,叶檀认为企业家要懂得全球的资产配置,知道如何有效配置海外资产。看准主流进行投资,及时把握新的互联网趋势,切忌一条道走到黑。不要对经济突然好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突然的利好政策要持有怀疑态度。在这一轮非常漫长的调整过程中,我们必须自救,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
应对新常态
马蔚华:知未来,识世界,懂宏观
马蔚华先生认为,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因小才能思变、求大,所以才有创新的精神。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这个世界上是最充满活力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他强调,企业家更关注的是自己经营的,企业及所在的行业和范围,但是在今天的形势下,每一个企业,哪怕是再小的企业,你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宏观。
马蔚华
他表示,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知道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企业家们要知未来,识世界,懂宏观,才能带领企业持久发展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该抓住哪些机会,马蔚华先生总结了2015年的九大趋势:
1.个性化消费和创新供给;
2.城镇化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七大新兴产业;
3.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
4.产业升级,生产集中;
5.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创新驱动,这是个引擎;
6.全国统一的市场和提高资源配置;
7.循环绿色经济;
8.化解高杠杆和泡沫化风险;
9.优化宏观调控手段。
新常态下对企业家们既有挑战的一面,也有机会的一面,马蔚华先生希望企业家们既要有自己的微观世界,也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提高自己的高度,扩展自己的视野,延伸自己的判断,才能在瞬息变幻的经济环境中抓住机遇,捕捉到新商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