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倪:FDI发生变化目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日内瓦最新发表的年度投资报告披露:2007年,中国内地引进外国直接投资(FDI)673亿美元,较2006年下降3.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7年1~11月,日本对华投资下降了26.59%、美国下降8.25%、德国下降63.69%,荷兰下降30.62%。
有专家分析指出,上述数据说明,在美国、欧盟的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程度的困境时,其对华输出资本会相应受到影响,并因此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景气,这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紧缩性压力。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的看法是:“FDI短期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抑制过热行业投资,引起外资投资领域发生转移,这些都直接导致了FDI的下降。”
“外资的回落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可能总和上世纪90年代一样热,那样反而不正常了。”社科院经济所的一位研究员表示,从政策来看,现在不单纯以GDP及招商外资的多少来考核官员,更多是考虑当地环境保护及经济均衡发展等,这些因素对地方官员的招商引资无形中有弱化意味。
金伯生认为目前外资的下降是暂时的,都是一些可变性很大的因素造成的。他进而指出,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部分以出口为目的的外商投资放弃中国市场,转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此外,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超过了越南等国家,必然对一些外资失去吸引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也认为,一段时期内经济数据的变化,不能完全判断经济趋势的变化。虽然主要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外资方面失去了吸引力,无论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趋势,都是向好的。
趋势:投资重点改变外资的变化还体现在投资着眼点的转变之中。对于外国企业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极富魅力。过去,外国企业看重对华投资在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的优势,而今感到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中国作为向欧美等第三国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也在下降。有专家分析,外商对华投资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利用外资形式出现了区别于以往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进入一个新阶段。
按照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成长的四阶段学说,外国对中国投资策略的调整动向,对中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与中国进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过程形成某种互动。如果这一互动趋向良性,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层次。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续增的态势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上述说法。从数据上看,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419家,同比下降7.0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6%。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也是近3年来增长较快的一年。
有外国经济学者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投资减少只是暂时性的,但目前外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确也发生了认识上的变化。外国企业对于中国的投资,从当初追求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逐渐趋向重视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一位外国投资商也曾表示:“今后着眼于低价劳动力的对华投资将会减少,外国企业对中国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也非常感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谷克鉴曾指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使得我们与其它国家在引资方面出现差异,中国的引资政策也在相应地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可避免。
发展:调整带来机遇“中国吸收外资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为加快质量提升”,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广生表示,中国的吸收外资政策正在由政策优惠转变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事实上,去年11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经明确鼓励外商投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同时,对一些国内已经掌握成熟技术、具备较强生产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不再鼓励外商投资。
中国吸收外资政策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而且在发挥利用外资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数据上看,2007年中国吸收外资产业结构与吸收外资区域结构方面已经有所改善,其中服务业吸收外资大幅增长,而制造业吸收外资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西部吸收外资的增长迅速,出现外资区域结构改善的良好势头。数据显示,中部地区吸收外资同比增长31.12%,西部增长61.66%,相较于东部10.77%的增长。有专家据此建议,应当鼓励外资继续投向中西部地区,加快中西部的引进外资工作要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商务部贸易研究院副研究员郝红梅认为,“从政策层面上,引导各地政府从单纯追求引资数量和盲目攀比优惠政策,转到主要依靠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来吸引外资的轨道上来。”她进一步建议,要逐步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鼓励外商转让先进技术;引导和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与外商开展广泛多样的合作合资,提升合作水平和层次,进一步强化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逐步实现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转变。
显然,中国吸收外资政策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外资企业在华产业深度发展创造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