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纬招商网(www.zhongguozhaoshang.com)为大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在当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受到严格限制、央行加大银行贷款额度控制的宏观调控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吸引外资的力度的同时引进先进的城市建设技术,这将是我国应对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双重挑战不错的选择。
供水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建设:推进“管理型”外资引入。由于自来水价格、电力价格和燃气价格的高低关系到每一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成本,城市供水和能源动力系统的效率高低至关重要。外资进入应该侧重于在引资的同时更多地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盈利模式,一方面降低居高不下的营运成本,走出亏损的困境;另一方面也相应提高产品服务品质。为了获取管理水平提升带来的收益,政府在城市供水和能源动力系统引入外资时应该适当地对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附加一些要求。例如,进入的外资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先进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中方高管数量达到一定比例。通过对FDI本身附加激励、约束和要求来增加FDI的管理知识的溢出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附加条件”实际上降低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必须在成本(FDI的减少)和收益(知识转移性增加)之间进行权衡。
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建设:推进债券型外资引入。交通运输建设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巨大,缓解资金压力是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外资引入经验,大力发展债券融资。目前国内发行带有“市政债券”性质为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城市首推上海。上海久事公司1999年向全国发行了规模为40亿元的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债券。上海久事公司的实际出资人是上海市政府,其78.5亿元注册资本来源于市财政拨款。上海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包括资本金拨款、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和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等。上海久事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实际上以一种“准市政债券”的形式出现,是上海市政府采取的变通办法,即设立隶属于市政府的投资公司,在公司的平台上进行发债和融资的活动。这样的做法突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限制。由于发债机构都是AAA级企业,回报有很大的保证,债券的销售比较顺利。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防灾系统建设:推进“技术型”外资引入。与城市交通系统不同,在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方面,尤其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我国当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资金缺口问题,而是国内技术落后,不能适应未来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问题。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技术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环境能否可持续改善,因此,在利用外资时,获得先进的处理技术比融资更为重要,技术引入型利用外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防灾系统方面,我国目前的管理水平比较高,但是救灾设备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其引进也应该偏重技术性外资。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