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近年来,中俄经贸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而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合作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通过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保障体系,促进双边投资合作。在此背景下,中俄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与双边贸易额相比,中俄投资合作规模不大。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俄双边贸易额仍达387.5亿美元;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为3.48亿美元,而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仅为0.32亿美元。中俄投资合作严重滞后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这必将对 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形成掣肘。因此,分析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有助于中国政府制定吸引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从而促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
一、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规模
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始于1992年。从总体上看,近20年来,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进展缓慢。1993年,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额达到0.419 4亿美元,但之后的几年投资额逐年下降,一直在低处徘徊;直到1998年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时,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额才开始缓慢增长。2004年,由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 2005—2008年)》的签订,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进入高潮,投资额达到1.263 8亿美元。但2005—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又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见图1)。根据《中国统计月报》的数据,2010年1—9月,俄罗斯对中国实际投资额为0.241 2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下降13%;签订项目43个,下降44%。这显然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持续升温极不协调。
(二)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根据中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以及新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截至2009年,俄罗斯在中国投资企业共532家。其中,4家企业投资第一产业,约占总数的1%;377家企业投资第二产业,约占总数的71%;151家企业投资第三产业,约占总数的28%(见图2)。
具体地说,投资第一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渔业。其中,投资农业的企业有3家,占第一产业俄罗斯投资企业总数的75%(其注册资金额为0.024亿美元,占第一产业俄罗斯投资企业注册资金总额的92.3%)。
投资第二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其中:投资制造业的企业有372家,占第二产业俄罗斯投资企业总数的98.7%(注册资金额为6.118 274亿美元,占第二产业俄罗斯投资企业注册资金总额的98% );而投资建筑业的企业共5家,注册资金额为1 223.04万美元。
在投资第三产业的企业中,投资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企业分别为68家、31家、21家和10家,占第三产业俄罗斯投资企业总数的86.1%。
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集中于第二产业。
在第二产业,制造业是俄罗斯投资的重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细分以进一步考察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结构的具体差异。制造业按照其主要活动可细分为30个行业,俄罗斯直接投资主要涉及其中的25个行业(见表2)。从企业数量来看,2009年,俄罗斯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纺织业,这3个行业的俄罗斯投资企业数分别占制造业俄罗斯投资企业总数的15.86%\, 13.98%和12.1%。从注册资金额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 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8个行业的俄罗斯投资企业注册资金总额占制造业俄罗斯企业注册资金总额的71.5%。可见,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三)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根据传统的区划方法,中国被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块。但这种区块过大,不便于深人分析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因此,本文采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中提出的划分中国区域的新方法,将中国分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等八大区域,以此为基础对1992年以来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进行空间分解,并寻觅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区域差异变化的历史轨迹。
1992—2000年,中俄投资合作处于低潮阶段。这一时期,俄罗斯对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产业互补的东北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包括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等。2000年之后,中俄投资合作逐步深人,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见图3)。截至2009年,俄罗斯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投资额占俄罗斯在中国投资总额的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吸引俄罗斯投资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俄罗斯投资企业达183家,占俄罗斯在中国投资企业总数的34.4%;注册资金额达3.461 964亿美元,占俄罗斯在中国投资企业注册资金总额的44.8% o而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虽也有俄罗斯企业投资,但其投资所占比重不足10%。
从区位优势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市场规模大且人力资源丰富,在吸引俄罗斯投资方面优势显著。尤其是浙江省的俄罗斯投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金额最多,分别占俄罗斯在中国投资企业总数的20.3%和注册资金总额的4.7%。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与俄罗斯合作潜 力巨大。例如,山东省凭借农业和科技优势,吸引俄罗斯投资的比重仅次于浙江省。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和吉林三省,与俄罗斯毗邻,历史上与俄罗斯联系紧密,经济互补性强。其中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省和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辽宁省对俄罗斯投资企业的吸引力最大。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和海南三省,对外开放程度高,投资环境好,近几年与俄罗斯的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其中广东省的俄罗斯投资比重较大。长江中游地区的安徽省由于靠近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且主要承接产业转移,在吸引俄罗斯投 资方面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黄河中游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则凭借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缘优势以及能源和化工等产业优势,在吸引俄罗斯投资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此外,由于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和市场狭小等因素,俄罗斯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如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由此可见,截至目前,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而浙江省和山东省是俄罗斯企业直接投资最多的两个省份(见表3)。
从产业优势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涉及最多的产业是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河北和安徽等省。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分布在消费水平较高的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以及有地缘优势的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以安徽省的旅游服务和北京市的咨询服务为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天津市和广东省。住宿和餐饮业投资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北京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投资以科技较发达的天津市为主。房地产业投资以房价较高的广东省为主。此外,建筑业投资集中在 黑龙江省,以土木工程为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以辽宁省为主,主要投资于大连市软件业。俄罗斯投资最少的产业为农、林、牧、渔业,其中又以湖南省的茶叶种植业为主要投资对象。
俄罗斯对中国制造业的8个行业具体投资情况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于沈阳市采油设备制造业和大连市重工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投资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温州市、嘉兴市、东阳市、宁波市、海宁市和义乌市、山东省的青岛市和菏泽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市和石家庄市,均以服装服饰制造为 主;家具制造业投资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主,如著名的浙江圣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纺织业投资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东阳市、海宁市和诸暨市、江苏省的通州市、常州市和南通市(以袜子等纺织品生产为主)、安徽省的巢湖市(以渔网编织为主)、山东省的临沂市、潍坊市和淄博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山东省的营南市、潍坊市、临沂市、聊城市和淄博市,以化肥生产为主。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投资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以温州市、嘉兴市和桐乡市的皮鞋生产以及海宁市的皮革生产为主)和河北省(以保定市蠢县、沧州市肃宁县、衡水市故城县、石家庄市以及张家口市的皮革生产为主)。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杭州市和平湖市以及山东省的临沂市等,以卫浴洁具生产为主。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山东省的青岛市、蓬莱市、烟台市和莱阳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东宁市、牡丹江市和绥芬河市以及吉林省的挥春市,以木材加工为主。
(四)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方式
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建立途径来看,由于中国对某些企业或产业等投资领域的限制,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企业主要通过在中国新建企业来开拓市场,而很少采用收购中国本土 企业的方式组织经营。也就是说,迄今为止,采用跨国并购方式进人中国投资市场的俄罗斯企业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例如,2008年,俄罗斯钢铁制造企业耶弗拉兹公司(Evraz)与中国河北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计划以巧亿美元购买“德龙控股”10%的股份。根据协议,耶弗拉兹公司享有附带增加持股比例至51%的有条件选择权。一旦行使该选择权,耶弗拉兹公司须买断“德龙控股”的股权,成为最大的控股股东。但在签订收购协议一年半之后,其收购计划因未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而宣告失败。同样,2008年,俄钢铁巨头欧亚集团欲参与收购“中国金属”( FERRO CHINA ) 20%的股份,以开拓中国的钢铁市场,但也因种种原因未果。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海外并购以能源和冶金企业为主,而中国对这些战略性资源领域设定的外商投资门槛过高则大大增加了俄罗斯企业在中国实行跨国并购的难度。因此,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以在中国新建企业(绿地投资)为主。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2010年参加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的外资企业资料,截至2009年12月31日,俄罗斯在中国投资企业共有532家,注册资金总额为7.711 919亿美元,投资总额为11.963 257亿美元。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股份比重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方式包括合资、合作和独资方式。根据统计,从企业数量来看,有98.3%的企业采取合资或独资方式,其中采取合资方式的企业最多,占50.2%;而仅有1.7%的企业采取合作方式。从投资额来看,采取合资方式的企业投资额占绝对优势,达52.4%;而采取合作方式的企业投资额所占比重最小,仅为18%。从注册资金额来看,采取合资方式的企业注册资金额最高,占55.6%;而采取合作方式的企业注册资金额最少,仅占12.7%(见表4)。可见,俄罗斯企业的投资方式以合资方式为主,独资方式次之;而稳定性较差的合作方式则很少被俄罗斯企业采用。
二、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分析
(一)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中俄贸易联系紧密
近些年,随着中俄经济合作的逐步深人,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中俄贸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中俄投资和中俄贸易的数量、空间和结构上。
首先,从规模来看,2003年以前,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流量和中俄双边贸易额均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波动性阶段,投资存量增幅也十分缓慢;而在2003年以后,俄罗斯对中国直接 投资存量和中俄双边贸易额均出现大幅增长(见图4)。可见,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中俄贸易在数量上联系紧密,中俄双边贸易额连年增长是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经济基础和机遇所在。
其次,从地区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俄罗斯投资企业占俄在中国投资企业总数的95.3%。而俄罗斯在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的投资所占比重很小。这与中国对俄贸易较集中的地区分布非常相似。换句话说,中国几个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是对俄贸易主力军。2009年,几个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对俄出口额为159.386 1亿美元,占中国对俄出口贸易总额的91%;自俄进口额为183.129 7亿美元,占中国自俄进口贸易总额的86.2%;对俄进出口额为342.515 8亿美元,占中国对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8.4%(见表5)。可见,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中俄贸易在空间上联系紧密。
最后,从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对比来看,截至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等制造业领域;而2009年中国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及纺织品、原料和鞋靴等轻工产品。这三类轻工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俄出口总额的63.5%,分别为97.6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5.9亿美元。它们在俄罗斯进口市场分别占22.1% \,41.6%和68.7%的份额。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中俄贸易在结构上联系紧密。
(二)东北地区对俄罗斯投资企业更具吸引力
通过研究2009年新建立的俄罗斯在中国投资企业以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主体企业的区域分布发现,具有地缘优势的中俄毗邻边境省份或地区在中俄投资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见图5)。
近些年,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系列经济开发战略以及2009年《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的批准,使东北地区在中俄投资合作中的作用加大。从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来看,2009年,东北地区新建立的俄罗斯投资企业达35家,占俄罗斯在中国建立企业总数的40.7%,超过东部沿海地区的俄罗斯企业数量。从具体省份来看,黑龙江省建立的俄罗斯企业最多,占俄罗斯在中国建立企业总数的22.1%;其次是辽宁省,占16.3%;再次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省,占12.8%。按照注册资金的比重,辽宁省的俄罗斯企业注册资金额最多,占俄罗斯在中国企业注册资金总额的38.5%;其次是江苏省,占35.2%;再次是浙江省,占7.3%。由此可见,从投资存量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是俄罗斯投资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但东北地区对俄罗斯投资企业更具吸引力。
(三)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独资化趋势明显
根据2009年新建立的俄罗斯投资企业的相关资料分析,俄罗斯在中国投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见表6)。这一年,新建立的俄罗斯投资企业共86家,注册资金总额为1.875 218亿美元,投资总额为2.568 83亿美元。首先,从企业数量来看,67.4%的俄罗斯企业采取独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远远高于以合资方式投资的企业比重(占31.4% )。
其次,从投资总额来看,俄罗斯独资企业投资额占绝对优势,达50.4%;而俄罗斯合资企业投资额仅占37.6%。
最后,从注册资金总额来看,俄罗斯独资企业注册资金额最高,占54%;而俄罗斯合资企业注册资金额占29.6%。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外商投资政策的日益宽松,俄罗斯企业独资 化的倾向日益凸现。
(四)两国政府重视及相关合作文件和机制等是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保障
中俄投资合作离不开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扩大双边投资合作一直是两国政府开展中俄经贸合作的重点方向。2003年,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济贸易合作分委会成立了中俄投资合作常设工作小组,并于当年10月中旬在哈尔滨召开第一次(第一届)会议,确定了中俄双边投资合作的具体工作方向。2004年,中俄制定了负责促进双边投资合作的常设会议机制;两国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年)》,明确提出要“定期举行中俄投资促进会议”。2006年,中俄签订《中俄政府间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为两国投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2007年,为了全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存在的各种贸易投资壁垒,中俄两国政府在海关、商检、交通运输、电力、基础电信和金融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措施。2009年,为了鼓励中俄投资合作,中俄双方政府部门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俄投资合作常设工作小组会议、第三届中俄经济特区合作常设工作小组会议、第八届中俄地区合作常设工作小组会议和第八届中俄林业合作常设工作小组会议。2009年6月17日,中俄两国国家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其中确定了中俄投资合作的优先领域。2009年9月23日,中俄两国国家元首又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其中确立了中俄投资合作的重点项目。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政府重视及相关合作文件和机制等为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不仅基于地缘优势,更依托两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方面,从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区域来看,俄罗斯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地区,且东北地区对俄罗斯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更大。这主要是地缘优势使交易成本降低所致。
另一方面,从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领域来看,绝大部分投资集中在制造业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等8个行业。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2个行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他6个行业均集中在沿海地区。
可见,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立足于 资源察赋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因此,俄罗斯投资中国的动机属于资源寻求型及出口导向型,利用中国当地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生产并向国内返销劳动密集型产品。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