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顺次演化和递进。
具体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向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变,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GDP的爆发式增长首先依靠工业增长拉动,随后工业的增速放慢,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逐渐下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当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时,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此时,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印度却是例外。独立以来,印度经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直接从第一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呈现出典型的“跨工业化”特征。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80年代末期。
印度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1960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1.31%,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2%。受殖民历史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8.78%)一直较高。
独立以后,学习苏联模式,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多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建立起包括冶金、采掘、机械、运输机械、化工、电力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体系。
但是,重工业占用和消耗了大量资源,需要进口大量技术和资本设备,导致第二产业的其他门类发展速度过慢,且恶化了收入分配。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即使到21世纪初,印度仍然有34.7%的人口,每天花费1美元以下。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
1991年,印度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帮助下,新上台的拉奥政府推动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现代化改革,改革许可证制度、改革公营企业、鼓励私营经济。但与中国相比,印度并不具备发展制造业竞争的优势——
第一,中国改革开始得早,经济活力的释放也就比较早;
第二,中国的区位更加靠近东亚和日本等发展迅速的经济体;
第三,中国大量海外侨民投资以及港澳台地区投资,也是印度所无法比拟的。而此时,信息产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印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和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优势,为软件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就软件业等现代第三产业部门自身特征而言,也不需要大量的土地、能源、基础设施和资本投入,而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必要的市场营销网络等,就可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因此,印度选择直接瞄准国际先进产业,大力推动这些产业在本国的发展壮大,继而希望通过技术扩散等方式带动整个经济现代化。
所以,一直以来,印度的第三产业不仅领先于自己的第一、第二产业,也领先于中国。202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32%、23.52%和48.89%。究其原因,在于印度在其他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拼命追赶工业化浪潮的时刻,专心发展第三产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软件外包和制药大国。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