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准确把握走势、加强分析研判,切实增强抓好当前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11331”的发展思路和“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六年并进、六城同创”为抓手,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在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
一是主要指标实现争先进位。从总量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利用外资和工业用电量等多数指标总量在全省位次同比前移,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总量首次跻身全省前三位。从增幅看,绝大多数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好于全省,多数指标增幅位次实现前移。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和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幅均处全省前5位,位次同比均实现前移,部分指标增幅位次在前三名,为近年来最好。
二是运行质量呈现向好态势。企业效益回升。一季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和环比分别提高5.2和5.3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面同比、环比分别提高2.8和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5位。财政金融稳中有升。1—4月份,财政收入增长11.9%,环比提高5.5个百分点;税收占比提高 3.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49.5亿元,增幅由上月17.7%上升至18.1%。
三是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二、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居全省第1和第4位,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规模工业4.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投资结构趋于合理。一季度,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6.5%。1—4月,全市435个在建亿元以上(工业50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17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4.3%,开工率达86.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列入省“861”项目同比净增113个。
四是改革开放展现新的活力。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2户,总数达1172户;新登记内资、外资企业数分别增长247.1%和25%;新登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386户和5002户,分别增长8.9%和41.4%;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招商合作方面。新签亿元以上项目71个,占新签项目比重达74.2%,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超5亿元以上项目22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74.7亿元。另外实现集中发行2支公司债共28亿元,4家企业上市预披露,实现直接融资的重大突破。
同时,全市经济运行中的困难表现更为明显。在经济总量占全省份额偏小的情况下,多数指标增幅同比回落大于全省;在复杂宏观环境大背景下,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不强,新开工项目数和计划投资额有所下滑,招商引资进展不理想;企业受多重因素影响,资金需求矛盾突出,用工紧张状况也没有好转;在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突出;县域之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差距扩大,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
当前,全国经济在增速换挡期,增速回落是重要标志,这是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规律。但在坚持把重心转到提质增效升级上来的前提下,实现好字当头的发展仍然有很多有利机遇,集中看当前有“三个机遇”。
一是改革红利释放的机遇。仅就简政放权看,中央在已分批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同时要求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对清单以外的,各类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省政府已明确在10月底前建立并公布运行省级政府权力清单,承诺省政府部门权力事项在现有基础上精简三分之一以上,不再出台新的审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已经再精简10%以上,办理时限将再压缩15%以上。应当说,从上到下,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力度前所未有,必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是政策落实的众多机遇。十八大以来,中央层面在市场体系、财税、就业、金融、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出台了促进发展政策,都与宣城发展直接有关。重点谈三个方面。投资拉动方面,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千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4月26日,马凯副总理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铁路建设,把今年的项目从44个增加到64个,投资从7000亿元增加到8000亿元,商合杭铁路开工时间从明年提到今年。金融政策方面,人民银行从4月25日起,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和0.5个百分点。国务院上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本月央行开会并出台文件,一改年初信贷从严的做法,要求限期完成信贷投放。生态文明方面,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今年安排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对达标企业予以激励。对这些政策,要深入研究、正确运用,充分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
三是重大战略叠加产生的综合机遇。我市已先后跻身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两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并正式成为南京都市圈的一员。中央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宣城可望受益。除了外部机遇,全市已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现代化建设协调推进的阶段,正进入黄金发展期和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要正确研判、准确把握,坚定信心、积极对接,坚持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持续推进,使政策效益、机遇红利充分显现。
二、瞄准重点发力、强化工作合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必须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增长良好态势,全力以赴、抢抓快干,确保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突出抓好“三点”。
(一)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推动工业经济加快突破
一要突出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一方面,落实用好政策,鼓励企业走在“前头”、争做“龙头”。坚持培育骨干企业和扶持中小企业两手抓,关键要严格落实和兑现好中央、省、市已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企业政策措施。从了解的情况看,政策不落实是一个突出问题,宣传不到位、传递路程长、理解上有偏差、执行打折扣,企业和基层知晓度不高。既有政策出台后跟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政策意识不足、作风不实的问题。各地各部门都要对号入座,排查整改,狠抓落实,做到为大中企业 “施肥增养”,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实现超百亿元企业1户、超50亿元企业3户、超20亿元企业6户等目标才有可能。另一方面,以新建企业创造“增长点”、全民创业激发“兴奋点”。切实抓服务协调,确保全年实现100个项目新开工、100个项目新投产、100个项目新达产,新增210户规模企业目标。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市政府在省政府明确后即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办法,以进一步激活创业主体,加大创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全年新注册私营企业2500户、个体工商户1.5万户以上,10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二要突出转型升级主线。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导向上强化三方面:一是坚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抓”;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和改造提升“并举”;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重组“并重”。
三要突出园区建设主战场。要对照省政府指导意见和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园区转型发展,市开发区、广德开发区要争取创成国家级开发区,广德及其他开发区要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郎溪、泾县、绩溪、旌德开发区要加快去“筹”步伐,今年一半要完成。要按照产城一体的定位,抓紧制定开发区功能转型的规划,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宜业宜居的现代开发园区。围绕各开发区培育2—3个主导产业的目标,引导产业升级,加大项目引进,提高集聚水平。进一步清理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盘活资源,挖掘土地潜力,提高投资强度、税收强度。要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对市开发区发展不快的问题,市政府将作进一步深入调研,力求找准问题症结和制约所在,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四要增强服务的实效性。一是强化金融服务。上月央行召集开会并发文,要求各家银行讲政治,住房贷款尽快发放,这是信号,要闻风快动。要进一步充实国有担保机构资本金,增强银担合作能力。抢抓机遇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抓好已披露的企业上市工作,抓紧把新梯队企业推上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3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行集合债券2支,再融资30亿元。二是强化人才服务。用好用足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重点吸引高校毕业生和拥有技术专长的人才进入企业或兴办实体。充分发挥宣城职教联盟作用,市政府月内制定政策,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提供用工资源,让职教毕业生更多落户本地、服务发展。大力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更多走入企业,走近企业家,了解企业需求,听取发展意见,尊重企业意愿,和企业家交朋友,做知心朋友,让企业家放手、放心、放胆干事。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服务。完善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帮扶制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指导性,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市工投公司要加快进入实质性运作,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通96871企业服务热线,落实“服务企业日”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二)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再掀招商引资工作新高潮
一是招商氛围要“热起来”。当前,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形势有些“冷”。从1—4月份情况看,全市新签项目数同比减少,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速下降。这是表现的结果,根本上是今年全市招商氛围不浓,招商劲头弱,抓招商的力度不够。对此,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查找问题,立即调整,坚定信心,主动作为。要在坚持全员发动、全民招商,营造人人参与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强化小分队和精准招商,对分解的招商任务,各单位要真正当作大事来做,尽快行动、紧抓不放。要继续坚持领导带头、挂帅出征,市政府每位市长要率先出征,有效作为,更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走出去招商,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要反复去,轮番轰炸,对已有的招商线索要紧盯不放,密切跟踪衔接,争取尽最大努力谈成、谈妥,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各园区、产业招商组和驻外招商办事处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力军,要强力推进各自产业领域招商工作。各县市区要继续紧抓招商工作不放松,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
二是工作机制要“顺起来”。要按照产业招商专业化分工要求,进一步完善市直招商组体制。10个市直驻外招商办事处,要按照精干专业的要求,必须于本月底前组建到位,6月份全部在一线开展工作。市场购买服务设立的办事处要通过委托招商形式组建,尽快出台管理办法。
三是招商成效要“提起来”。要坚持择商选资,不能“抢到篮子里都是菜”,更加重视项目质量,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坚持产业招商方向,突出主导产业招商。市直招商组要深入开展产业研究,从市场、资源、技术发展趋势及现实需要出发,组织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和目标企业导引图,选准项目切入点,建立含金量高、有吸引力、操作性强的招商项目库,下决心引入一批龙头企业。要围绕现有的好项目好企业,做好上下游延伸的招商文章。要创新招商方式,紧紧围绕提高招商精准度、成功率来创新方式方法,坚决摒弃效率不高的形式化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等成功做法要继续坚持。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招商平台,借助利用各种涉外渠道,创造条件招大商招好商。6月底前,要开展与央企集中对接活动,筹备与知名民企、省属企业的对接合作。要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按照省政府要求对招商政策进行清理,坚决防止拼土地资源、拼生态环境、拼税收优惠。
四是考核调度要“严起来”。今年省对市考核建立了新体系,市对县也实行了新办法,市招商局和招商考核中心要加强对省考核体系的研究对接,在全市加快建立以质量、总量、增幅、效益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针对不同主体的职能和特点,更加有针对性地突出考核重点,提高考核的真实度和社会的满意度。
(三)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促进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一是聚焦重点。首先,对全市500个亿元(工业5000万元)以上项目、381个“861”项目和各县市区自己排的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要查不足之处、找薄弱环节,明确进一步加快推进的措施,把资源和力量集中到重点项目建设上来。尤其对68个未开工重点项目,各个单位行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加快推进,不能当甩手掌柜。同时,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动向、国家重点规划和重要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央投资重点领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点方面,加强项目谋划争取,确保全年谋划储备500个以上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强度大、技术领先的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盘子”。
二是攻克难点。强化问题导向,对影响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的各种制约因素,要采取有效措施,梳理出来、限时解决。要继续加大阳光征迁力度,做到征迁工作满足项目建设进度的要求。对破坏施工环境、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要态度鲜明,坚决予以打击,要运用电视等媒体进行曝光,坚决实行“零容忍”。
三是抢抓节点。当前正是施工的黄金季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抢时间、抓进度,迅速掀起大干二季度、冲刺半年目标的热潮。尤其是对一季度受阴雨天气影响,进度滞后的交通等重点项目,要加强施工调度,加快建设进度,尽量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加强重点项目分层分级调度,继续坚持现场核查、信用奖惩、约谈等制度,确保达到建设时点要求,着力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对重点项目的协调推进,实行联系领导包干负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定期在媒体公布,接受监督。
三、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抓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一)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进一步开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尤为重要。政府系统尤其要强化担当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紧迫感。要冲在前面、干在实处,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要以分管负责制等四项制度为抓手,进一步改进作风。强化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强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感,始终牢记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唱响主题曲,奋发努力、积极作为,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抓得更紧。能否用好政策、把握机遇,在于我们的能力,更在于我们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加快发展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绝不能因速度换挡心安理得地拉全省后腿,不能以经济下行作为抓不好工作的借口和托辞。
(二)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三季度是企业生产的高峰期,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要针对高温季节安全生产的特点,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森林防火、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针对夏季餐饮消费特点,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要特别重视预防青少年溺水工作,加强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公共水域的安全监管,树立警示牌,做好防护措施,做到联防联动、严防死守。
(三)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我市已经进入汛期,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部门要按照5月14日召开的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牢牢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
(四)切实做好“三夏”生产和农业农村工作。“三夏”时节即将到来,这是我市农业生产最为重要、最为繁忙的时期。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指导农民做好在田作物管理,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积极引导农民增加秋粮播种,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宣州、广德两个试点县今年要争取率先完成,其他县市要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要加快推进渔民上岸工程,宣州、郎溪年底要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五)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的调度,加快资金拨付,确保工程类项目按进度实施,资金发放类项目按时序拨付发放到位。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加快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加快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确保完成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