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国家对中部地区的引资政策会有所调整,会鼓励和促进中部地区大幅度提高吸引外资比重。但作为地处中部的湖北省,我们在期待国家政策援助上,既要坚持“不等、不靠、不浮躁”的指导思想,又要把握好国家引资政策调整的趋势,强化自身对引资政策的调整力度。要采取各种可行的政策措施,把湖北产业结构调整与引资政策调整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外资、内资为促进湖北产业结构升级服务。概括来说,我们需要结合湖北现实的引资状况,对湖北产业发展的引资政策和做法进行以下八个方面的调整、改进,努力实现引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湖北产业招商引资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提升水平?
第一,对跨国公司不愿转让、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具有前瞻性、带动性和公益性的产业技术,如高端农业、信息技术、先进能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成本低的优势,采用专项优惠政策,鼓励与国外高新技术对接,争取引资项目落户湖北,并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加速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第二,对于国内市场需要大量进口、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如通讯设备、集成电路设备、轿车生产设备、高效发电设备等,在购进设备和引进设备项目投资时,应重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合理控制这些领域的外商独资项目进入,也不能轻易让外资控股,防止出现国外装备的市场垄断,以增强湖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湖北的支柱产业。
第三,对于跨国公司急于进入我国市场又拥有技术垄断优势的产业,如通讯、化工、冶金、汽车、机械等,跨国公司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或为了占有全球更大市场份额,或为了加快产业链的调整升级,一般愿意将其高新技术甚至核心技术逐步转让给国内企业。湖北要遵循“双赢”的原则,要采取积极的引资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对本省国有企业的收购兼并,鼓励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以加快这些传统产业领域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
第四,对于东部沿海急于向内地转移的加工贸易产业,湖北要采取有选择的引资政策,凡是市场饱和、产能过剩,又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内资、外资项目,要一律禁止引进;凡是与东部企业合作共建,能够提升产品档次或竞争力的项目,可以适当引起,并采用集群化生产模式。对于湖北来说,应该主要引进那些成本相对较低、吸纳就业较多、依赖航空运输的IT类加工贸易产业。
第五,对于我国吸引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又亟待开放与发展的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包括软件开发、数据服务、业务流程服务等服务外包业,我们要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应研究海关、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延长所得税减免期,享受鼓励类外资企业待遇;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把武汉市列为国家级服务业外包基地城市,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力争使湖北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走在全国前列。
第六,对于湖北的任何引资领域,我们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节能、减耗和环保技术。要设立外资进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达不到要求的投资项目,绝对不能进入;要鼓励外商向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开发、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以及省内高污染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领域投资,加快发展湖北循环经济。
第七,对于落户湖北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为外商提供加工贸易生产的企业,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外商通过合法经营,改善生产条件,保护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劳动时间、工资标准、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方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有条件地推行SA8000社会标准,以建立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和对生产者的权益保障制度。
第八,对于改进湖北招商引资的体制与做法,也应有更多新的政策举措。要切实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模式,切实纠正层层压指标的引资做法,特别是杜绝地方政府在给予外商优惠政策方面的相互攀比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引资中的服务意识,为外商提供更公正、透明和高效的服务,要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富商,最大限度地调动外商投资湖北的积极性。
总之,湖北省的产业调整和招商引资都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引资结构,促进湖北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在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实现后来居上,率先崛起。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