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公司爆炸致75人死亡。从昆山的招商引资宣传语,可以看出当地的“无底线”:“昆山人民欢迎您来投资、你们来剥削的越多我们就越开心”:“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昆山法治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人文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8月6日《羊城晚报》)
这些标语,卑躬屈膝之态尽显,大有展现昆山“老板虐我千百遍,我待老板如初恋”的虐恋情节。但说实话,这样的招商标语真的“很黄很暴力”,更需注意的是,这样的标语也为之后权力失范、监管失效埋下了巨大伏笔。
当地方政府处于对招商引资的狂热追捧之中时,其他必须履行的职责必然被抛弃。正是监管一次次失效,才让昆山中荣的粉尘之弊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当这一幻镜破灭之时,整个社会承担了巨大的沉痛。遗憾的是,或许昆山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相类似的监管却不一定未必是个案。现如今,随着东部一些原本的商品制造基地由于各种因素开始转型,一些劳动密集型、耗资耗能的产业向工业欠发达的中西部转移。许多中西部县市希望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型的机遇,大量招商引进不符合监管标准甚至应该被淘汰的企业。当此背景下,难保不会出现另一个为招商而疯狂的“昆山”。
经济发展需要有底线,招商引资更要有底线,这个底线便是法律制度,便是公共利益。以突破法律底线来进行的经济发展,最终受困的只能是最底层的劳动者和周边的公众。任何时候,发展经济都不该成为地方政府无所畏惧、违法违规的“免死金牌”。须知,发展经济最终要惠及民生,如果是以损害公共利益甚至民众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