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财政金融局和经济促进局人头攒动\,工作人员正忙于向园区企业和拟进驻园区的企业推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招募管理人相关工作。
近年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挥珠江—西江经济带先行先试平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精准发力\,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
资本先行\,构建产业招商新模式
一直以来\,试验区以资本为导向\,加大利用金融政策支持产业落户、产业发展\,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推动产业落户试验区\,解决项目建设初期企业资金筹措难题。
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介绍\,2016年以来\,试验区充分利用“两广金融综合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大平台\,发挥金融的集聚和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试验区开发建设\,吸引金融机构服务试验区实体经济。
试验区区先后与国家开发行、农发行、浦发银行、桂林银行等结成战略伙伴\,发起成立多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67亿元\,形成产业与金融互为支撑、产业与金融相互协调的招商新模式\,撬动了大型央特企、高端产业联盟与试验区联姻\,中国力源、中关村产业联盟等纷纷“抢滩”试验区\,出现了“连锁反应”。同时\,以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为跳板\,推动入驻企业登陆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开展业务交易\,促成近30家企业进行挂牌融资\,有效破解企业资金瓶颈\,走出了“招商、安商、扶商”的新路子。
产业集聚\,构建产业招商新“磁场”
为了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和投资成本\,试验区创新企业落户“便捷化”“一站式”服务\,将通常由企业承建的基础设施改由试验区来建\,减少入驻企业非生产性建设投入。
2015年8月\,生产污水处理设备纳米膜的碧清源公司以租用试验区闲置的工业厂房的形式\,拎包入住试验区\,极大减轻了企业入驻的成本\,实现当月落户\,次月投产的目标\,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公司的月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元。
“我们利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政策\,探索‘先租后让’‘委托代建’等开发模式\,压缩企业在非生产性建设上的时间和投入\,推动了丰歌绿屋建造基地、丰冠新能源等项目如期开工。”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莫东钊称。
这一政策出台不到两个月\,便吸引大批投资企业的目光。目前\,已有贝朗斯、忠德智慧光电信息产业、台湾科技产业中心等十多个项目到试验区签订土地租赁协议。
此外\,试验区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布局\,精准发力\,探索“园中园”开发模式\,加快推进粤港澳产业合作园、新加坡裕廊产业园、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国光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借力实力集团的“大块头”“强手臂”带动相关产业整体落户\,为项目“全产业链式”的进驻“筑巢”“暖窝”。
据悉\,试验区还携手德润资本、中咨、华蓝、新加坡裕廊、广西地矿、广东综改院、戴德梁行、赛迪等第三方机构\,创建西门子技术创新实验室、中兴广西云数据中心、微软和大华展示中心等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规划咨询、创新研发、孵化转化、数据分析等智力平台。
产业壮大\,构建招商引资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招商、安商的软实力。试验区打破常规\,整合力量\,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打造政策好平台。根据国务院《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粤桂两省(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共同赋予试验区同等的支持政策和先行先试政策。就广西而言\,落实推进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1 3配套文件”\,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政务环境\,增强试验区产业招商软实力。
打造“快决”好机制。试验区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以时间换空间\,以速度赢先机。对在试验区注册公司的\,对租赁标准厂房的\,做到“当日决”;对需要土地建设的项目\,且在试验区收储土地范围内、采取“先租后让”或“委托代建”模式的\,要做到“一周决”。
打造“亲商”好环境。 试验区把投资者的事当自家的事来办\,全力推行项目落地“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确保每个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到落地投产\,均有一位责任领导、有一位招商专员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投资者的困难\,努力营造良好的“亲”和“清”的政商关系。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