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最新招商引资| 最新招商项目| 找项目投资| 招拍信息| 招商排行榜| 发布会| 稿件发布 移动端
微信
您好! 请登录 马上注册
网站服务热线

网站服务热线

地纬招商网 > 焦点访谈 > 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作者:小编        2016-06-23 02:02:03
  • 访谈对象: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
  • 访谈时间:2016.6.18
  • 访谈地点:在线访谈
  • 访谈单位: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
去年以来,关于产业园区土地撂荒的新闻时有曝出,追究其“原罪”,可以直接刨根到项目招商引资阶段,如同埋下一个隐患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问题迟早会生根发芽暴露出来,最终导致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与此同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招商引资,得出的结果无外乎两类:某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或者关于招商引资力所不逮的帖子。这也反映出了招商引资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招商引资的困难程度。

  之前也看到过某县政府官员感叹,招商引资难,难于上青天,照理说,举全县之力推进的招商引资工作应该成效显著才对,为什么现实却是另外一种样子?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机遇又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中国招商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先生。

  “上周在北京参加一个论坛,现场来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互动环节,就有不少人向我抱怨,县里市里都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了精兵强将抓招商,一年到头,腿没少跑,好话没少说,可招商引资成果就是不理想。”在当天活动现场,杨建国给出了三个锦囊:优化地方投资环境,强化服务;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集中兵力打持久战;顺势而为,分析政策导向,积极利用新思维、新技术完善招商引资思路、方法。

  作为全国知名的招商引资实战专家,杨建国将自己多年的实操经验和感悟梳理成文字,分享在他个人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的#走进产业集聚区#话题下,内容涉及产业集聚、产业招商、人才集聚、项目创新、信息共享等等,短短半年时间,该话题的浏览量已经突破了两亿。在这个话题下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有政府官员、媒体从业者、企业家等。之前,就有媒体将这些带着思辨色彩的真知灼见称之为产业园区建设的孙子兵法。

  谈到招商引资难问题,杨建国将其原因总结为内忧外困。外困,指的是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化逐步缩小,“狼多肉少”的现实导致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内忧,直接指向于地方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思路落后,招商引资服务跟不上。在杨建国看来,招商引资是个技术活,涉及决策机制、产业发展趋势、服务举措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良性作用才能起到理想的引资效果,否则任何一方面兼顾不到,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招商引资功亏一篑。

  “从野蛮招商过渡到精准招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逐渐趋于理性,但前期饥不择食导致的阵痛还将持续发生,这是产业园区蜕变升级过程中交出的学费。”谈起招商引资的误区和弊端,杨建国不免有些扼腕叹息,他随便举了几个招商引资的失败案例,其中总是伴随着成千上百亩土地撂荒、对外声称投资几十亿的在建项目搁浅等等细节。对此,杨建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不良开发商抓住地方政府急于招商的心理,趁虚而入跑马圈地,要么就是一些自身实力不济的开发商打着大品牌的幌子暗箱操作,最终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搁浅。因此,地方政府在今后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提高理性,加强对项目的论证,切忌盲目跟风,胡乱上马,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招商引资追溯机制,明责到人,这样既能提高招商引资服务质量又能加强预防。”

  谈到时下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杨建国说,新常态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一带一路”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高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孕育产生了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又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地方政府只有主动融入,积极承接,不断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团队,才能在残酷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谈到目前地方政府“互联网+”进行招商引资的现状,杨建国说,很多地方政府其实一早就看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招商引资的便捷和高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更多止于表象,没有真正活学活用,结果把“互联网+”弄成了“+互联网”,以为只要把东西发布到网上就行了,接下来的维护、运营、跟进不管不顾,招商引资的形式还无非是论坛招商、节庆招商等。招商引资借势“互联网+”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解放,高新技术产业变化迅捷,思想不革命、举措不革新,对互联网、经济业务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缺乏互联网思维,甚至无法与互联网企业深入交流,遑论招商引资呢?

  在采访过程中,杨建国还谈到了一个颇为吊轨的现象,他将其概括为:信息不对等。举个例子,现在地方政府都在抱怨招商引资难,可现实中,又存在着这样的怪圈:有资金找不到投资项目,有项目的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投资,地方投资环境很好也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可就是引不来项目......在杨建国看来,无论是传统招商形式还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招商,招商的形式在发生改变,其本质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招商引资的前提是,必须切实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相对比较优势是什么、最想要什么,搞清楚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是什么、招商地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招商对象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进而从中发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契合点,找对招商引资的方向路径,提高成功率和实效性。实际操作中,从前期的信息传递、再到中期的信息交流,最后到落地后的服务,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流畅的精准性,这就要求,招商人员不仅要研究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变化,还要改变过去唯资、唯商的模式。

  采访的最后,杨建国又谈到了招商引资失信的现象。在采访前,我们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他写文章,其中有不少提到地方政府的服务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JQK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愚昧行为真的不能再有了,招商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方政府何为再挖自己墙角呢?服务也是生产力,这绝非一句空话,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如何突破“内忧外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

  与此同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招商引资,得出的结果无外乎两类:某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或者关于招商引资力所不逮的帖子。这也反映出了招商引资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招商引资的困难程度。

  之前也看到过某县政府官员感叹,招商引资难,难于上青天,照理说,举全县之力推进的招商引资工作应该成效显著才对,为什么现实却是另外一种样子?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机遇又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先生。

  “上周在北京参加一个论坛,现场来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互动环节,就有不少人向我抱怨,县里市里都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了精兵强将抓招商,一年到头,腿没少跑,好话没少说,可招商引资成果就是不理想。”在当天活动现场,杨建国给出了三个锦囊:优化地方投资环境,强化服务;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集中兵力打持久战;顺势而为,分析政策导向,积极利用新思维、新技术完善招商引资思路、方法。

  作为全国知名的招商引资实战专家,杨建国将自己多年的实操经验和感悟梳理成文字,分享在他个人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的#走进产业集聚区#话题下,内容涉及产业集聚、产业招商、人才集聚、项目创新、信息共享等等,短短半年时间,该话题的浏览量已经突破了两亿。在这个话题下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有政府官员、媒体从业者、企业家等。之前,就有媒体将这些带着思辨色彩的真知灼见称之为产业园区建设的孙子兵法。

  谈到招商引资难问题,杨建国将其原因总结为内忧外困。外困,指的是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化逐步缩小,“狼多肉少”的现实导致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内忧,直接指向于地方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思路落后,招商引资服务跟不上。在杨建国看来,招商引资是个技术活,涉及决策机制、产业发展趋势、服务举措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良性作用才能起到理想的引资效果,否则任何一方面兼顾不到,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招商引资功亏一篑。

  “从野蛮招商过渡到精准招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逐渐趋于理性,但前期饥不择食导致的阵痛还将持续发生,这是产业园区蜕变升级过程中交出的学费。”谈起招商引资的误区和弊端,杨建国不免有些扼腕叹息,他随便举了几个招商引资的失败案例,其中总是伴随着成千上百亩土地撂荒、对外声称投资几十亿的在建项目搁浅等等细节。对此,杨建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不良开发商抓住地方政府急于招商的心理,趁虚而入跑马圈地,要么就是一些自身实力不济的开发商打着大品牌的幌子暗箱操作,最终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搁浅。因此,地方政府在今后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提高理性,加强对项目的论证,切忌盲目跟风,胡乱上马,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招商引资追溯机制,明责到人,这样既能提高招商引资服务质量又能加强预防。”

  谈到时下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杨建国说,新常态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一带一路”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高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孕育产生了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又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地方政府只有主动融入,积极承接,不断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团队,才能在残酷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谈到目前地方政府“互联网+”进行招商引资的现状,杨建国说,很多地方政府其实一早就看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招商引资的便捷和高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更多止于表象,没有真正活学活用,结果把“互联网+”弄成了“+互联网”,以为只要把东西发布到网上就行了,接下来的维护、运营、跟进不管不顾,招商引资的形式还无非是论坛招商、节庆招商等。招商引资借势“互联网+”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解放,高新技术产业变化迅捷,思想不革命、举措不革新,对互联网、经济业务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缺乏互联网思维,甚至无法与互联网企业深入交流,遑论招商引资呢?

  在采访过程中,杨建国还谈到了一个颇为吊轨的现象,他将其概括为:信息不对等。举个例子,现在地方政府都在抱怨招商引资难,可现实中,又存在着这样的怪圈:有资金找不到投资项目,有项目的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投资,地方投资环境很好也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可就是引不来项目......在杨建国看来,无论是传统招商形式还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招商,招商的形式在发生改变,其本质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招商引资的前提是,必须切实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相对比较优势是什么、最想要什么,搞清楚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是什么、招商地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招商对象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进而从中发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契合点,找对招商引资的方向路径,提高成功率和实效性。实际操作中,从前期的信息传递、再到中期的信息交流,最后到落地后的服务,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流畅的精准性,这就要求,招商人员不仅要研究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变化,还要改变过去唯资、唯商的模式。

  采访的最后,杨建国又谈到了招商引资失信的现象。在采访前,我们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他写文章,其中有不少提到地方政府的服务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JQK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愚昧行为真的不能再有了,招商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方政府何为再挖自己墙角呢?服务也是生产力,这绝非一句空话,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如何突破“内忧外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

  与此同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招商引资,得出的结果无外乎两类:某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或者关于招商引资力所不逮的帖子。这也反映出了招商引资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招商引资的困难程度。

  之前也看到过某县政府官员感叹,招商引资难,难于上青天,照理说,举全县之力推进的招商引资工作应该成效显著才对,为什么现实却是另外一种样子?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机遇又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先生。

  “上周在北京参加一个论坛,现场来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互动环节,就有不少人向我抱怨,县里市里都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了精兵强将抓招商,一年到头,腿没少跑,好话没少说,可招商引资成果就是不理想。”在当天活动现场,杨建国给出了三个锦囊:优化地方投资环境,强化服务;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集中兵力打持久战;顺势而为,分析政策导向,积极利用新思维、新技术完善招商引资思路、方法。

  作为全国知名的招商引资实战专家,杨建国将自己多年的实操经验和感悟梳理成文字,分享在他个人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的#走进产业集聚区#话题下,内容涉及产业集聚、产业招商、人才集聚、项目创新、信息共享等等,短短半年时间,该话题的浏览量已经突破了两亿。在这个话题下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有政府官员、媒体从业者、企业家等。之前,就有媒体将这些带着思辨色彩的真知灼见称之为产业园区建设的孙子兵法。

  谈到招商引资难问题,杨建国将其原因总结为内忧外困。外困,指的是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化逐步缩小,“狼多肉少”的现实导致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内忧,直接指向于地方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思路落后,招商引资服务跟不上。在杨建国看来,招商引资是个技术活,涉及决策机制、产业发展趋势、服务举措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良性作用才能起到理想的引资效果,否则任何一方面兼顾不到,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招商引资功亏一篑。

  “从野蛮招商过渡到精准招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逐渐趋于理性,但前期饥不择食导致的阵痛还将持续发生,这是产业园区蜕变升级过程中交出的学费。”谈起招商引资的误区和弊端,杨建国不免有些扼腕叹息,他随便举了几个招商引资的失败案例,其中总是伴随着成千上百亩土地撂荒、对外声称投资几十亿的在建项目搁浅等等细节。对此,杨建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不良开发商抓住地方政府急于招商的心理,趁虚而入跑马圈地,要么就是一些自身实力不济的开发商打着大品牌的幌子暗箱操作,最终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搁浅。因此,地方政府在今后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提高理性,加强对项目的论证,切忌盲目跟风,胡乱上马,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招商引资追溯机制,明责到人,这样既能提高招商引资服务质量又能加强预防。”

  谈到时下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杨建国说,新常态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一带一路”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高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孕育产生了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又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地方政府只有主动融入,积极承接,不断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团队,才能在残酷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谈到目前地方政府“互联网+”进行招商引资的现状,杨建国说,很多地方政府其实一早就看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招商引资的便捷和高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更多止于表象,没有真正活学活用,结果把“互联网+”弄成了“+互联网”,以为只要把东西发布到网上就行了,接下来的维护、运营、跟进不管不顾,招商引资的形式还无非是论坛招商、节庆招商等。招商引资借势“互联网+”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解放,高新技术产业变化迅捷,思想不革命、举措不革新,对互联网、经济业务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缺乏互联网思维,甚至无法与互联网企业深入交流,遑论招商引资呢?

  在采访过程中,杨建国还谈到了一个颇为吊轨的现象,他将其概括为:信息不对等。举个例子,现在地方政府都在抱怨招商引资难,可现实中,又存在着这样的怪圈:有资金找不到投资项目,有项目的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投资,地方投资环境很好也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可就是引不来项目......在杨建国看来,无论是传统招商形式还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招商,招商的形式在发生改变,其本质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招商引资的前提是,必须切实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相对比较优势是什么、最想要什么,搞清楚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是什么、招商地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招商对象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进而从中发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契合点,找对招商引资的方向路径,提高成功率和实效性。实际操作中,从前期的信息传递、再到中期的信息交流,最后到落地后的服务,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流畅的精准性,这就要求,招商人员不仅要研究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变化,还要改变过去唯资、唯商的模式。

  采访的最后,杨建国又谈到了招商引资失信的现象。在采访前,我们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他写文章,其中有不少提到地方政府的服务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JQK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愚昧行为真的不能再有了,招商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方政府何为再挖自己墙角呢?服务也是生产力,这绝非一句空话,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如何突破“内忧外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
 
  与此同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招商引资,得出的结果无外乎两类:某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或者关于招商引资力所不逮的帖子。这也反映出了招商引资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招商引资的困难程度。

  之前也看到过某县政府官员感叹,招商引资难,难于上青天,照理说,举全县之力推进的招商引资工作应该成效显著才对,为什么现实却是另外一种样子?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机遇又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先生。

  “上周在北京参加一个论坛,现场来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互动环节,就有不少人向我抱怨,县里市里都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了精兵强将抓招商,一年到头,腿没少跑,好话没少说,可招商引资成果就是不理想。”在当天活动现场,杨建国给出了三个锦囊:优化地方投资环境,强化服务;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集中兵力打持久战;顺势而为,分析政策导向,积极利用新思维、新技术完善招商引资思路、方法。

  作为全国知名的招商引资实战专家,杨建国将自己多年的实操经验和感悟梳理成文字,分享在他个人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的#走进产业集聚区#话题下,内容涉及产业集聚、产业招商、人才集聚、项目创新、信息共享等等,短短半年时间,该话题的浏览量已经突破了两亿。在这个话题下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有政府官员、媒体从业者、企业家等。之前,就有媒体将这些带着思辨色彩的真知灼见称之为产业园区建设的孙子兵法。

  谈到招商引资难问题,杨建国将其原因总结为内忧外困。外困,指的是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化逐步缩小,“狼多肉少”的现实导致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内忧,直接指向于地方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思路落后,招商引资服务跟不上。在杨建国看来,招商引资是个技术活,涉及决策机制、产业发展趋势、服务举措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良性作用才能起到理想的引资效果,否则任何一方面兼顾不到,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招商引资功亏一篑。

  “从野蛮招商过渡到精准招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逐渐趋于理性,但前期饥不择食导致的阵痛还将持续发生,这是产业园区蜕变升级过程中交出的学费。”谈起招商引资的误区和弊端,杨建国不免有些扼腕叹息,他随便举了几个招商引资的失败案例,其中总是伴随着成千上百亩土地撂荒、对外声称投资几十亿的在建项目搁浅等等细节。对此,杨建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不良开发商抓住地方政府急于招商的心理,趁虚而入跑马圈地,要么就是一些自身实力不济的开发商打着大品牌的幌子暗箱操作,最终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搁浅。因此,地方政府在今后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提高理性,加强对项目的论证,切忌盲目跟风,胡乱上马,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招商引资追溯机制,明责到人,这样既能提高招商引资服务质量又能加强预防。”

  谈到时下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杨建国说,新常态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一带一路”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高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孕育产生了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又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地方政府只有主动融入,积极承接,不断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团队,才能在残酷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谈到目前地方政府“互联网+”进行招商引资的现状,杨建国说,很多地方政府其实一早就看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招商引资的便捷和高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更多止于表象,没有真正活学活用,结果把“互联网+”弄成了“+互联网”,以为只要把东西发布到网上就行了,接下来的维护、运营、跟进不管不顾,招商引资的形式还无非是论坛招商、节庆招商等。招商引资借势“互联网+”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解放,高新技术产业变化迅捷,思想不革命、举措不革新,对互联网、经济业务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缺乏互联网思维,甚至无法与互联网企业深入交流,遑论招商引资呢?

  在采访过程中,杨建国还谈到了一个颇为吊轨的现象,他将其概括为:信息不对等。举个例子,现在地方政府都在抱怨招商引资难,可现实中,又存在着这样的怪圈:有资金找不到投资项目,有项目的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投资,地方投资环境很好也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可就是引不来项目......在杨建国看来,无论是传统招商形式还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招商,招商的形式在发生改变,其本质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招商引资的前提是,必须切实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相对比较优势是什么、最想要什么,搞清楚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是什么、招商地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招商对象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进而从中发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契合点,找对招商引资的方向路径,提高成功率和实效性。实际操作中,从前期的信息传递、再到中期的信息交流,最后到落地后的服务,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流畅的精准性,这就要求,招商人员不仅要研究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变化,还要改变过去唯资、唯商的模式。

  采访的最后,杨建国又谈到了招商引资失信的现象。在采访前,我们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他写文章,其中有不少提到地方政府的服务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JQK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愚昧行为真的不能再有了,招商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方政府何为再挖自己墙角呢?服务也是生产力,这绝非一句空话,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如何突破“内忧外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

仙桃市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要抓手
湖州德清县力求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